類型: |
恐龍雕塑 |
重量: |
60-560kg |
尺寸: |
3-10米(推薦尺寸、其他尺寸可定制) |
動作: |
嘴張合、眨眼、頭左右、頭上下、前肢動、呼吸、擺尾、叫聲(根據(jù)實際尺寸選擇合適的動作) |
簡介: 盔龍(學(xué)名Corythosaurus),又名冠龍、雞冠龍、盔頭龍或盔首龍,意為“頭盔蜥蜴”,是鴨嘴龍科賴氏龍亞科下的一屬,生活于上白堊紀的北美洲,約7500萬年前。 |
尺寸:長6米
動作:嘴張合、頸左右、前肢動、呼吸、擺尾、叫聲
相關(guān)產(chǎn)品
慈母龍(仿真恐龍)
由于慈母龍具有群體生活的習(xí)慣,習(xí)慣群體筑巢,所以恐龍專家們得以從它的巢窩中發(fā)現(xiàn)了許多成年和幼兒慈母龍及其卵蛋的化石,由此使得人們對慈母龍的生活習(xí)性、哺育子女成長的過程等方面的狀況有所了解。慈母龍的臉看著像是鴨子的臉。它的喙里沒有牙,但是嘴的兩邊有牙。小慈母龍長30厘米。慈母龍的前腿比后腿短。它們有條長尾巴。慈母龍用四條腿走路,跑步時用兩條腿,它們跑得很快。
雙冠龍(仿真恐龍)
雙冠龍(學(xué)名:Dilophosaurus)是生存于侏羅紀早期的恐龍,雙冠龍長達6米,站立時頭部高約2.4 米。頭頂上長著兩片大大的骨冠,故名雙冠龍。
禽龍(仿真恐龍)
禽龍(學(xué)名:Iguanodon,意為“鬣蜥的牙齒”),屬于蜥形綱鳥臀目鳥腳下目的禽龍類。禽龍是種大型鳥腳類恐龍,身長約9到10米,高4到5米,前手拇指有一尖爪,可能用來抵抗掠食者。它們主要生活在侏羅紀和白堊紀(距今6500萬—2億年)的大型恐龍。后肢發(fā)達,直立高約5米,從頭部至尾尖長11米。尾巴粗重,起平衡作用。素食,舌長,利牙鋸齒狀,用以撕扯和切碎樹葉。
金山龍(仿真恐龍)
這是一種個體巨大原蜥腳類恐龍,骨骼重而粗壯,頭骨相對較小,頭長37.5厘米,約為第二頸椎的2.4倍。頭長為頭高的1.7倍,顱骨比一般的原蜥腳類要高。牙齒的齒列較長,牙齒數(shù)目較多,上下頜牙齒分別為二十至二十一枚?,F(xiàn)有標本陳列在云南祿豐恐龍博物館。
迅猛龍(仿真恐龍)
伶盜龍(學(xué)名:Velociraptor)又譯迅猛龍、速龍、快盜龍,屬名在拉丁文意為“敏捷的盜賊”,是蜥臀目獸腳亞目馳龍科恐龍的一屬,大約生活于8,300萬至7,000萬年前的晚白堊紀坎潘階。伶盜龍的模式種為蒙古伶盜龍,化石發(fā)現(xiàn)于蒙古國及中國內(nèi)蒙古等地。第二個種為奧氏伶盜龍,是在2008年被命名,化石是一個發(fā)現(xiàn)于中國內(nèi)蒙古的頭骨。過去曾經(jīng)有其他的種,但現(xiàn)多已不被承認。
雙嵴龍(仿真恐龍)
1942年,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侏羅紀中期地層中發(fā)現(xiàn)了一種體形較大的獸腳類恐龍,長6米,高3米,因為其頭頂上有一對薄薄的V字形骨質(zhì)嵴,科學(xué)家把它命名為雙嵴龍。雙嵴龍脖子上是沒有脊的,是侏羅紀電影里特效加進去的,效果還不錯,后來被大家接受。
厚鼻龍(仿真恐龍)
厚鼻龍(屬名:Pachyrhinosaurus)意為“有厚鼻的蜥蜴”,是鳥臀目角龍下目恐龍的一屬,生存于晚白堊紀的北美洲。第一個標本由查爾斯·斯騰伯格(Charles M. Sternberg),在1950年于加拿大亞伯達省發(fā)現(xiàn),并在1950年命名。目前已在亞伯達省與阿拉斯加州發(fā)現(xiàn)12個部份頭顱骨。這群大量的化石直到1980年代才開始研究,引起大眾對于厚鼻龍的興趣增加。
山東龍(仿真恐龍)
山東龍是生活在亞洲的白堊紀食草恐龍,體重6到7噸,身長12到16米。屬于鴨嘴龍科,山東龍屬。生活在晚白堊世的亞洲,因其化石于中國山東諸城,所以命名為山東龍。
山東龍的嘴巴有些像鴨子的嘴,它長長的尾巴十分厚重結(jié)實,它是鴨嘴龍當中體形最為巨大的一種。山東龍通常都是群居在一起,共同抵御肉食恐龍的襲擊。
板龍(仿真恐龍)
板龍意為"平板的爬行動物",是生存于2億1000萬年前,晚三疊紀的古老恐龍。體長6-8米,身高3.6米,體重5噸左右,據(jù)考古研究它是生活在地球上食植物第一種巨型恐龍。
偷蛋龍(仿真恐龍)
竊蛋龍,是種小型獸腳亞目恐龍, 生存于白堊紀晚期,身長1.8到2.5米。大小如鴕鳥,長有尖爪、長尾,推測其運動能力很強,行動敏捷,可以像袋鼠一樣用堅韌的尾巴,保持身體的平衡,跑起來速度很快。
2007年3月24日,河南發(fā)掘世界上最小竊蛋龍化石。
© 2018-2025 自貢市源中圓科技有限公司 備案號:蜀ICP備18023866號-1 技術(shù)支持:四川百信智創(chuàng)科技有限公司
川公網(wǎng)安備51030002000230號